“
一下子裁掉这么多部队,敌人打过来不吃亏才怪。傅作义占领了张家口,也都是你聂司令员太过轻敌了。打了这么多年的仗,你看见他们什么时候有和平的诚意?你这是盲目乐观!
”1946年10月22日,河北涞源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。会上,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郭天民情绪激动,几乎是喊着说出了上面那几句话。而作为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将军,此时脸色凝重,半晌说不出一句话。突然之间他一拍桌子,大喊一声:“
郭天民,我撤你的职!
”
能让一向温文尔雅的聂荣臻司令员当场失态,可见郭天民的话有多么刺激人。但其实,他的话,一点错都没有。聂荣臻一个失误的决定,险些让晋察冀这个大型的军区吃了大亏。
这个事情,还要从头说起。
1937年8月22日,八路军正式成立。这支脱胎于陕北红军的部队此时还很弱小,仅有三个师,5万人左右的规模。但就是这样一点力量,还是在和国民党当局不断协调下争取来的。以国民党的意思,这支共产党的武装人数是越少越好,这样可以方便他们日后摘取胜利果实。
但是,八路军的几位首长却并不想带着“紧箍咒”。他们一面在抗日前线奋勇作战,一面对国民党方面打马虎眼,一面“闷头发大财”似的扩充军队。经过了几年的发展,八路军的总体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,团级战斗单位已经超过了100个!
而国民党方面,一直没有放松对共产党武装的打击。1941年前后,他们掀起了好几次“反共高潮”,对友军八路军、新四军下手,干着亲者痛、仇者快的事情。虽然每一次都搞得自己灰头土脸,但他们顽固的态度一直没有改变。
1945年9月2日,日本外相重光葵拄着一根拐杖,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签署了投降书,二战随即结束。在战火中淬炼了13年的神州大地,也因此陷入了一片欢庆的海洋。然而,抗战后的中国该何去何从呢?失去了共同敌人的国共两党,是否能走出一条和平之路呢?
1945年8月29日,中共代表团便来到了重庆,和国民党当局商量日后的联合建国问题。原本我党已经准备好凭选票进议会,可没想到蒋介石却表示,希望共产党放弃现有的武装和地盘,去一些边缘的省份当“省长”。双方的分歧如此之大,几乎没有继续谈下去的可能。
此时,美国人作为调停方,深度介入了谈判。战后的中国亟待发展,否则将会拖慢整个世界的恢复节奏!蒋介石纵然心中一万个不愿意,但美国的面子还是要给的。于是在1945年10月10日,双方签署了《双十协定》,中国的和平之光似乎近在眼前。
这次的和平,是以军事力量的拖鞋为前提的。《双十协定》的第九条中明确规定了,要将中共控制的军队缩编为24个师。而在南方抗日根据地,也被要求大部分放弃,只保留苏北、皖北等大型解放区。这是从武装斗争开始之后,我党首次同意放下部分武器。由此可见,我们对于和平,是相当有诚意的。
1946年2月25日,国共双方再次签署了《军队整编方案》,重新约定了裁军的目标数字:国民党军缩编为50个师,我军则缩编到10个师。
为了表示诚意,延安党中央很快就发布了指示,命令各大解放区从即日起开始精兵简政。整个步骤分为两步:第一步,是在三个月之内,把三分之一的战士们精简掉;二期,则再精简三分之一。两步走下来,共产党的军队将骤然下降三分之二!
当然,这条裁军令还是打了埋伏的,其中明文规定,东北和热河的解放区的兵力不在精简之列。
命令一下,举军哗然!国民党的狼子野心,是天下人皆知的,谁也不会相信他们会按照《双十协定》办事。贸然裁军,将使部队在面对战争时,缺乏抵抗的实力。不少人向党中央写信反映情况,但是仍然党中央仍然坚持原命令。
其实,这次裁军,是在特殊时期使用的特殊办法。二战结束后,世界和平是大势所趋,如果不表现出足够的诚意,国民党就会把破坏和平的帽子扣到我们头上,那时候情况会更被动。反而在裁军之后,我党就站在了和平的制高点上,给美、苏等调停国和全国人民留下了好印象。如果这样可以倒逼国民党方面和平建国,也不失为一件好事。
当然,命令是命令,执行是执行。到了部队上,指挥官是有一定灵活性的。对这次的裁军令,几个大的军区都是表面上响应,实际上动作却很小。晋绥军区有正规军4.5万余人,地方武装4万余人,民兵66万余人。在接到命令后裁减了2700多人,而且基本上是老弱残兵;中原军区仅仅撤销了一个旅级的番号,实际兵力并未裁减;苏中解放区则完全没有裁军,反而是积极增兵。
在各个军区、解放区消极执行裁军令的同时,晋察冀军区却严格按照延安的指示,不折不扣的执行了命令。晋察冀军区有正规军5.1,地方部队15万,还有20万左右的民兵。结果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一声令下,立即有10万人被复员了!不但如此,军区的兵工厂也被关闭裁撤。
这样的裁军力度,实在是有些吓人。很多指战员的思想都受到了影响,一时间人心惶惶。时任冀热辽军区司令的李运昌将军,给聂荣臻司令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,直言蒋介石并无和平诚意,部队减员太多太过危险!然而聂荣臻司令没有听取他的意见,执意裁军!
聂荣臻是老红军老革命,当然不会看不出蒋介石对和平建国的阳奉阴违。裁军的最大原因,是因为晋察冀军区的经济状况,已经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程度。
1942年,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后勤部长杨立三曾经算过一笔账:一个八路军战士一年所消耗的费用,是470元。而解放区一个农民的负担能力,是10元左右。也就是说一个八路军,要靠50个农民养活!而且农民一旦参军入伍,那就表示着脱离了生产序列。原来他的负担,就要分摊在别人的身上。
抗战后期,八路军发展的速度太快,百姓无法负担,以至于不得不搞起了大生产运动。但是从土里刨食,总体的效率摆在那里,不太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。后来解放区办工厂、做生意,但在总的经济环境下,收效一般。在这次裁军之前,晋察冀军区也曾经搞过精兵简政运动,效果不错。所以此时聂荣臻觉得,可以借此机会再复员一批人,让他们回归土地,减少军区的财政负担。
当然在另一方面,聂荣臻一直存在着对和平的渴望,这也是事实。打了13年的仗,谁都累了厌了,能争取和平,哪怕有一丝的希望,聂荣臻都不想放弃。如果是蒋介石主导的和平,他自然不会相信。但是这次不一样,有美国居中调停。蒋介石即使再顽固,美国的话还是应该听的。所以聂荣臻才在各方面的考虑下,决定裁军。
然而,聂荣臻元帅的和平之梦,最终还是破灭了。就在晋察冀军区大刀阔斧的裁军之际,国民党孙连仲、傅作义两路大军,加上阎锡山的一部分部队,总共将近40万人,已经包围了过来。而实力受损的八路军,则在敌人的压迫下憋闷的喘不过气来。
1946年6月,蒋介石打响了全面内战。孙连仲、傅作义所部7万余人,向张家口发动了猛攻。这一次他们出动了飞机、坦克等重兵器,火力非同寻常。晋察冀军区部队进行了坚决的抵抗,但此时双方的力量过于悬殊,胜负几乎不存在悬念。最终,我军于1946年10月10日主动撤出张家口,这一战宣告失败。
10月22日,撤退到涞源的指战员们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,总结这一次失败的教训。聂荣臻元帅提出了几条原因,比如:判断敌人进攻路线错误、部队训练不到位、警惕性不高等等。正说着,晋察冀军区副司令郭天民突然插嘴,说聂荣臻元帅太过轻敌,对和平盲目乐观。这便是本文开头的那一幕。后来聂荣臻在一怒之下,愤然撤了郭天民的职。后来郭天民在朱老总的安排下,去了晋冀鲁豫军区工作。
此事过去之后,聂荣臻痛定思痛,在朱老总的帮助下重新整合了战斗力,组建起了野战军。随着杨得志、耿飚等名将的到来,野战军的战斗力有了脱胎换骨般的提升。1947年6月,晋察冀野战军攻克青县、沧县、永清三座县城。11月,又取得了石家庄战役的巨大胜利。到后来他们解放绥远、冀北,参加平津战役,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。
建国后,聂荣臻元帅提到这次裁军,依然觉得不堪回首。他表示:“当时太相信美国人了,觉得美国人不同意的话,南京方面不会发动战争!可是后来,美国人却站到了蒋介石一边。”
和平,是每一个人最朴素的理想。但是争取和平的道路,有时候却是由战争的热血铸就的。没有实力就没有和平的道理权威配资十倍,到了什么时候都不会有变化。想要获得真正的和平,让自己变得强大是唯一的途径。
冀军区国民党蒋介石聂荣臻郭天民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Powered by 国内配资平台查询_股票配资开户_线下股票配资操作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